波羅湖面積達2.1萬公頃,位于農安縣西部,是長春地區唯一的一塊大型自然濕地。屬內陸閉流堿性淡水湖泊,是吉林省第三大泡塘,是長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,也是長春市唯一的大型濕地。被譽為“長春天然的肺葉”。每當晴空萬里、煙雨蒙蒙、朝霞初放、夜幕降臨,站在湖濱遠眺,波羅湖煙波浩淼,一望無際,湖中點點風帆,構成一幅幅壯麗的山水畫卷。
三崗鎮寶泉村域內擁有多個天然泉眼,日涌水量1800余噸,清冽泉水匯聚成寶泉河,流域面積近200公頃,是共青團水庫的主要水源地。1983年,國家地質礦產部專家鑒定泉水時,稱其“含有鋅、鈷、硒、鉬、鉻等18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具有抗癌和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醫療保健作用。”泉水養殖,無需飼料,且肉質鮮嫩,味道鮮美成為三崗鮮魚的主要特點;寶泉河水灌溉有機稻米,是寶泉河流域群眾科學種田的共識。
近年來,農安縣委、縣政府立足實際,以人為本,遵循嚴格保護、科學開發、創新提升、整體跨越的基本思路,以生態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為約束,以產業發展的生態化改造和生態保護的產業化推進為動力,以可持續的生態安全格局為支撐,把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、各個環節,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力度,全力打造綠色宜居城市,扎實推進生態美縣建設,取得豐碩成果。
——以人為本,打造生態環保型城市。為提高城市綜合效益,創造最佳的人居和創業環境,改善城市生態面貌,農安縣積極推進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。一是嚴控流域內的工業源、生活源、農業源污染,對重點污染源,每周現場監察不少于1次,一般污染源每月現場監察不少于1次。另外對排污企業進行了不定期的暗訪,確保轄區內未發生大的突發環境事件;二是大力實施各項環境污染專項治理工作,重點開展了飲食業油煙治理、燃煤鍋爐和大灶治理、噪音治理、加油站揮發性油氣治理,并通過建設城市綠色交通體系,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,優化公共交通網布局,有效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,2014年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到90%以上;三是開展水源地保護工作,通過發展綠色農業,降低面源污染,并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標志統一規劃、部署,設立界碑、交通警示牌、宣傳牌。同時掌握其動態規律,做好水質預警,為科學管理和整治提供依據;四是開展水域及濕地整治。利用農發資金和世行貸款,重點對松花江、伊通河、新開河等小流域進行了治理,集中對太平池水庫、共青團水庫進行除險加固,對伊通河、新開河進行治理,使城鎮防洪能力達到50年一遇標準,太平池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專家實地考察論證和初審,寶塔街跨河橋、攔河壩主體及園林基礎工程全部完工,二道河子景觀帶初具規模;縣城新增綠化面積3.4公頃,綠化率達到36.9%。
——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。各鄉鎮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理和財力,新建農村休閑廣場2.1萬平方米,建設省級農村人居環境重點村16個,城鄉管理建設再上新臺階。一是開展生態農牧業工程。著眼于從根本上改變生態環境,提高農業綜合產品效益,轉變經濟增長方式,豐富農業內涵,提高效益農業發展水平,大力開發無公害、有機食品,綠色食品產業已經成為富縣裕民的重要支柱。同時,緊緊抓住國家十二五期間對松花江流域治理的有利契機,率先對流域內畜禽養殖污染進行了治理,并提前完成了十二五期間的農業源減排任務。二是開展生態旅游工程。立足資源優勢制定全縣旅游發展規劃,逐步發展以田園風景和波羅湖濕地為特色的生態旅游業,通過政府投入、政策扶持、合資合作,招商引資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,加快旅游產業建設。